当前位置:首页 >> 五老心声
心怀感恩 倾情奉献
发布时间:2014-01-17 来源: 阅读次数: 0

——记关心下一代老年志愿者孙宗荣

在年过七旬的孙宗荣看来,我们应该生活在感恩与奉献的世界里。至今,他还清晰记得年少时所遇到的那些好心人,还记得那些点点滴滴的温暖曾给予他多么大的前行力量。这位与雷锋同龄的党员,放弃了富足休闲的晚年生活,加入到关心下一代志愿者队伍中,正举己之力倾情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青少年。

2010至2011年,孙宗荣先后与9位贫困大学生签订助学合同,承诺将出资9.9万元资助这些学生完成大学学业。到去年,孙老已兑现资助金额3.5万元。

为善之举源于感恩

“在我成长、成才的道路上,周围人在物质和精神上都给了我很多帮助。”交谈中,孙老将这句话挂在嘴边。

孙宗荣介绍,五岁前,父母就先后离开了他。由于家庭困难,自己在就读高中时曾休学一年。

“如果没有三叔孙昌明夫妇将我当儿子养育,以及好心人的帮助,我难以长大,更难成才。”回忆起几十年前的事,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孙老说,受恩之情自己终身难忘,要将这份人间真情、人性美德传递下去。

怀着一颗感恩之心,早在1995年,孙宗荣已将助学爱心传递到了盐边县新坪乡中心校。“两姐妹都是小学二年级学生,家庭经济比较困难。”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孙老立即与她们在读的学校取得联系,付清了两姐妹当年的学杂费,并承诺将资助两姐妹小学期间的所有学杂费,并打算资助其中1名孩子念完初中。 

“如果她们的学杂费不够,再联系我。” 第二年,在一次性付清两姐妹在小学期间的所有学杂费用后,孙宗荣对新坪乡中心校校长说。

圆他人梦 更圆自己的梦

“捐资助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们圆大学梦,但更大程度上是圆了我自己的梦想。”孙宗荣介绍,七、八年前,每到7月“金榜题名”时,中央电视台上都会播出不少贫困学子的信息。收到录取通知书,本应是件令全家开心的事,但电视中,不少学子因为家境贫寒,全家为高额的学费焦急发愁,有的甚至有了放弃学业的想法。

“每次看到这些,我都泪流满面,在心中盘算什么时候能为孩子们做点事情。”电视上关于贫困学子的新闻牵动着孙老的心。曾经休学的他深知,贫困对于一个渴望上学的孩子意味着什么。

2010年1月18日,孙老的妻子何应芳去世。“在妻子生病期间,她对我说‘我知道你心里有一个资助贫困学生的心愿。我去世之后,你可以去了却这桩多年的心事。’”孙老告诉记者,妻子的理解,家人的支持,更坚定了自己助学的想法,并开始付诸行动。

当年6月,还未等到发放录取通知书,孙老来到攀枝花日报社,表达了自己想捐资助学的想法。当《攀枝花晚报》推出圆梦行动系列报道后,孙老从晚报报道的贫困学子中筛选出4名学生,与他们签订了助学合同。2011年,孙老又与5名学生签订了助学合同,根据他们各自的家庭情况, 每年将为每个学生提供数额不等的助学金帮助其完成学业,整个助学将持续到2015年。

一诺重千金。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,孙老在合同中注明,如自己不能正常履行合同,将由儿子代为履行。“既然答应了孩子们,那无论如何都要将这件事完成。”

传承感恩美德

“不需要受助家庭的报答,只希望受助学子诚信做人、努力上进、完成学业、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。”这是孙老与贫困大学生签订的合同中的内容。

“农村里的孩子成长起来很不容易,我只是做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,希望他们在大学期间不为自己的学费发愁。”孙老表示,自己最大的心愿是孩子们能够感恩社会,感恩生活,将这份爱延续下去。

对孩子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仅是孙老助学的一个部分,在与每个孩子签订助学合同时,孙老都会送上《生活在感恩的世界》和几篇关于大学教育的文章,希望他们正确认识大学、认识社会、做有益于社会的人。

“现在孩子们会跟我交流大学里的事情,无论是开心的还是烦恼的,这点让我很高兴,我希望把我认为对的东西传授给他们。”孙老略显兴奋地表示。

主办单位:攀枝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攀枝花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

承办单位:攀枝花电子政务办公室